最新张衡传 读后感的文章列表

  • 1

    读《张衡传》有感

    读《张衡传》有感《张衡传》中谈到张衡,有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记载。好一个从容淡静!凡天下有所成就者,皆逃不了这四个字所蕴含的大境界。何谓从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一种从容;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一种从容;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

  • 2

    张海迪《绝顶》读后感

    作为一位残疾人女作家,张海迪在创作出版长篇小说《绝顶》之前,已经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散文集《生命的追问》等作品。作为一位名人,或许正是张海迪的人格的崇高和精神的,人们是从先认识她的名字和事迹开始,尔后才认识她的作品的。她的作品《绝顶》,是作者张海迪对自身的一次搏击与超越,是她在原有

  • 3

    张海迪《轮椅上的梦》读后感

    当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感动的时候,就被张海迪的故事深深感动着。年幼无知的我固执地认为她是一个神通广大、不怕疼、不怕打针、吃药的人。上了学,接触了“顽强”两个字,才理解了海迪的事迹。看着这本张海迪亲著的《轮椅上的梦》,泪水多少次模糊了我的视线,感动着海迪的一切。从小,海迪就被疾病夺去了健康,幼小脆弱的心灵

  • 4

    《张居正》读后感

    200573字数:1577大约两三个星期前我在我们这最大的盗版书市场买了一套熊召政刚获奖的那部《张居正》,虽然是盗版但价格不含糊。共分两本,摞起来有一个砖头那么厚。第一本,《木兰歌》和《水龙吟》我看得挺认真。第二本比第一本厚,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所以跳着看的,只看了看开头和结尾。按理说我写这读后感由

  • 5

    张子玲《心愿》—读后感

    《心愿》为张子玲在1937年所著,这是一篇有关于她的母校——圣玛丽亚女校的抒情散文,在记念自己母校的同时也表现出“未来在自己手中”这么一个主题。文中写到“我也有份用时间这把小刀,雕刻出美好的学校生活的形象。”张子玲的散文一直让人觉得犹为舒适,如同靠在一个软绵绵的垫子上。《心愿》中多处运用了比喻和想象

  • 6

    95岁老英雄张富清事迹读后感张富清事迹给我的感悟【与】张富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95岁老英雄张富清事迹读后感张富清事迹给我的感悟5篇范文【与】张富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95岁老英雄张富清事迹读后感张富清事迹给我的感悟5篇范文张富清事迹读后感这是一个“隐者”的故事,也是一位“勇者”的传记,更是一个“智者”的传奇。他叫张富清,95岁,一名普通的,原西北军3

  • 7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第一篇: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四年级第一节古诗,我们讲的是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在给学生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开始了对辛弃疾的进一步了解。辛弃疾,在我的印象中,能与苏轼并称“苏辛”,豪放派词人,南宋爱国词人这是大学时期我对辛弃疾的印象,很模糊,

  • 8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读后感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致力于阐述他自己的理论:反身性理论。索罗斯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自然现象属于一个世界,科学家的陈述属于另一个世界。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科学则赖此判断其陈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但在社会科学中,不存在这样的客观

  • 9

    银行员工《代价》读后感-心得体会

    银行员工《代价》读后感物腐虫必生,贪欲毁前程。防危杜渐而禁于未然,沉重的代价是强烈的警示。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件,不仅给建行资金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还严重损害、败坏建行的形象和声誉;案件的处理不但严惩了涉案人员,还严肃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案件还对涉案人员的家庭、亲情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重创。代价之大,令人

  • 10

    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读后感

    近日,工作之余阅读中国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一书,不禁对每个案例中的涉案者既痛恨、愤慨,又痛心、叹惋。这30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让听者动容,闻者足戒。透过这一桩桩犯罪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又看到了高悬在眼前的那盏令人刺目的红色警示信号。“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这一句千古名言又一次被我们用来进行反

本页关键词:张衡传 读后感

Copyright © 2006-2016 医院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最新专题 | 最新文章

医院文库